2023第二届数字地球生态峰会在京召开 数字地球按下“加速键” 应用场景不断扩容
7月6日,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指导、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星图”)主办的2023第二届数字地球生态峰会在北京顺义召开。作为数字地球行业的年度盛会,本次峰会以“聚生态·智未来”为主题,融科技、文化、交流、展示于一体,向行业领域更深更广之处“破局”,进一步拓展数字地球应用场景和边界,充分发挥产业协同价值,共同开启数字地球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数字地球按下“加速键”
(资料图)
“数字地球作为打通天上卫星资源与地上行业应用的承载平台,是数字经济的基础底座。”北京市顺义区委书记、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工委书记(兼)龚宗元在峰会致辞中表示。
数字地球作为空天信息产业的重要一环,已经走入百姓生活,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不仅在空天信息技术上进行了全链条科技创新布局,而且通过科技成果转化,让空天信息产业生态发展正由“大”变“强”。
空天信息是构建空天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各领域、各行业的应用深度融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院长吴一戎表示,现阶段,数字地球科学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前沿科技领域之一。不仅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还可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减灾、科技创新、社会经济、教育等领域发挥重大作用。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未来的发展还会有更多应用。其前行之道还要拓展更多技术应用场景,打造覆盖空天信息全产业链的生态。
数字经济提质增效,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杨建华表示,新一代数字技术是当代创新最活跃、应用最广泛、带动力最强的科技领域,数字地球产业已经打通天上卫星资源与地上行业应用,是推动我国北斗应用融合与空天信息产业发展重要驱动力。希望中科星图进一步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始终坚守科技创新、产业报国,始终坚守聚焦主业稳健经营,始终坚守既要快更要好的高质量发展理念,聚集数字地球产业全链条全生态。
数字经济已然“进行时”,数字地球已按下“加速键”。中科星图董事长许光銮表示,公司积极探索北斗高分融合的产品形态和应用模式,构建线下、线上产品共创共建、融合发展的产品体系。作为国内数字地球产品研发与产业化的先行者和领军企业,中科星图制定了集团化、生态化、国际化发展战略,将以数字为钥,开启地球智慧之门,构建可计算数字地球,链接真实世界,赋能千行百业,正从行业应用走向大众应用市场,探索数字消费新生态,激发数字消费新动能。
技术驱动数字地球升级
“智能是数据的百炼成钢。”高性能计算技术是提供持续高效数字地球服务的基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凝晖在峰会上表示,信息时代在互联网上传输的信息流,是算力对数据进行粗加工后的结构化抽象;而智能时代在互联网上传输的智能流,是算力对数据进行深度加工与精炼后的模型化抽象。“低门槛、高品质的消费侧体验将带来技术大规模普及。”
从数字地球到可计算数字地球,皆离不开技术的驱动。中科星图副董事长、总裁邵宗有介绍,学术创新每走一步,都会助推可计算地球的创新之路,这些创新也都将赋能可计算地球的构建。数字地球的演进模式分为数字地球、可计算数字地球、智能地球三个阶段。为实现上述目标,中科星图规划了“三步走”,逐步实现数据上云、计算上云和应用上云。未来还将赋能千行百业,赋能N个行业,让N个行业赋能N个终端。“我们希望可计算地球今年能够赋能两万家企业,要让大众像用水用电一样使用空天基础设施,打通空天信息触达大众最后一公里。”
“当前,数据获取手段和速度增长超越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博导孙显表示,小型化、低成本、高时间分辨率卫星星群目前已成为趋势。深度学习和遥感相结合,显著降低了专业应用门槛、催生了全新的应用模式。数字地球的典型创新应用目前已涉及典型目标识别、大区域精细分类和城市建筑物精细重建,与数字地球融合推动行业应用,持续提供数据与基础模型服务,还将继续赋能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推动全链路遥感下游应用智能化转型,面向认知需求打造可推理、可预测的数字地球,持续提供基础服务。
应用场景不断扩容
“虽然我国超算系统、超算中心、超算应用软件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随着超算和超算应用的发展及外部环境的变化,面临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曹振南在会上介绍,国家超算互联网基本形成技术先进、模式创新、服务优质、生态完善的总体布局,对科学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显著提升,有效支撑原始科学创新、重大工程突破、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
随着数字地球产业蓬勃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产品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据相关专家介绍,在人类所接触到的信息中有80%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地球空间信息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货和车。数字地球不仅包括高分辨率的地球卫星图像,还包括数字地图,以及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的信息。除了个人日常出行外,数字地球技术在政府部分、科研机构以及商业企业中都有大量应用场景。
在政务管理、智慧应用与民生科技等方面均“落地开花”。北京大学时空大数据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程承旗表示,点域问题、数据库主键问题、对象计算问题是目前地球全域空间多部门空间底座标识多样、多数据库联通难、多对象空间计算算力要求高等问题的本质原因,也是地球空间数据底座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基础性问题。“我们的解决思路是把地球点坐标,发展成域坐标,把面向对象的数据底座发展成面向时空的数据底座。”
数字地球让大家看世界越来越清楚,背后是我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国家水网工程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不均衡、区域性缺水问题突出的必要路径,也是保障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性设施。”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建云表示,国家水网工程的建设需要数字技术的支撑。数据信息是国家水网安全、绿色、智慧建设和管理的基础,知识平台是国家水网精准、高效、智慧调度和运行的关键,而数字孪生是国家水网智慧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抓手。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关键词: